川芎為傘形科植物,川芎的干燥根莖,別名托芎、臺芎等。
?。ǎ┬螒B特征 多年生草本,高20一60厘米。根狀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形團塊,黃褐色,粗糙不勻,有明顯縮節狀起伏的輪節,節盤凸出。莖直立圓柱形,中空,上部分枝,莖部的節膨大成盤狀。葉互生,2-3回羽狀復葉,葉柄基部擴大抱莖。復傘形花序生于分枝頂端,花白色。雙懸果,廣卵形?;ㄆ?—7月,果期7一8月。
?。ǘ┥L習性 川芎喜雨量充沛而較濕潤的環境,但在7—8月高溫多雨季節,如濕度過大,易引起爛根。川穹苓種培育階段和谷種貯藏期要求冷涼的氣候條件。主產區多選陰涼山洞貯藏冬種。宜選上質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、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上。忌連作。
?。ㄈ┰耘嗉夹g
1、選地、整地 栽培川芎宜選地勢向陽、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、肥力較高、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。過沙的冷砂土或過剩的黃泥、白鱔泥、下濕田等,不宜栽種。栽前除凈雜草,燒炭作肥,挖土后整細整平,根據地勢和排水條件,作成寬1.6-1.8米的畦。
2.繁殖方法 栽前,將無芽或芽已損壞的、莖節被蟲咬過的、節盤帶蟲或芽已萌發的苓子,一律剔除。然后,按苓子大小分級栽種。栽時,在畦面上橫向開淺溝,行距30厘米,深3-5厘米左右。然后,按株距15厘米,將苓子斜放入溝內,芽頭向上側輕輕按緊,栽入不宜過深或過淺,外露一半在土表即可
3.田間管理 (l)中耕除草 栽后半月左右齊苗,揭去蓋章,每隔2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。最后一次中耕除草,在根莖周圍培土,保護根莖越冬。 (2)追肥 產區在栽后2個月內集中追肥3次,每隔20天1次,末次要求在霜降前施下。每畝施肥量:農家肥豬糞尿,每次1200千克;油餅 30千克;草木灰 100千克;化肥硫酸銨25千克。過磷酸鈣40千克、硫酸鉀10千克。春季莖葉迅速生長時再追肥1次,量同前。
4.病蟲害防治 (l)白粉病 夏秋季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嚴重。防治方法:①收獲后清園,消滅病殘體;②發病后用慶豐霉素80國際單位或0·3波美度石硫合劑,10天1次,連噴3-4次。 (2)斑枯病 5月上旬發生,主要為害葉片。防治方法:①收獲后清園,殘株病葉集中燒毀;②發病初期用1:1:l00波爾多液或65%代森鋅500倍液,每10天1次,連續3-4次。 (3)川芎莖節蛾 以幼蟲為害川芎莖稈,一般一年4代,幼蟲從心葉或鞘處蛀入莖稈,咬食節盤,造成“通稈”。防治法:①育苓階段用80%敵百蟲1000倍液,噴殺第一、二代的老熟幼蟲;②栽種前精選苓子,并用煙草、麻柳葉和水混合煮液浸泡1小時,再取出栽種。
?。ㄋ模┎墒张c加工 以栽后第二年的5月下旬采挖為最適期。過早,地下根莖尚未充分成熟,產量低;過遲,根莖已熟透在地下易腐爛。采挖宜選晴天,挖起全株。將根莖科去泥土,除去莖葉,用微火炕干后,放入竹籠里抖撞,去泥土及須根。每畝產干川芎400-500千克.。